计算机网路
计算机网络概述
计算机网络功能
- 数据通信
- 资源共享
- 管理集中化
- 实现分布式处理
- 负载均衡
计算机网络可以极大扩展计算机系统的功能及其应用范围,提高可靠性,在为用户提供方便的同时,减少整体系统费用,降低了系统性价比
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
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可以从速率、带宽、吞吐量和时延等不同方面来度量计算及网络的性能
时延
时延是指数据(一个报文、分组甚至比特)从网络(或链路)的一端传送到另外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。时延是个很重要的性能指标,它由时也被称为延迟或迟延。网络中的时延由以下几个不同部分组成,如发送时延、传播时延、处理时延、排队时延等组成
网络延迟=处理延迟+排队延迟+发送延迟+传播延迟。如果不考虑网络环境,服务器的延迟的主要因素是队列和磁盘IO延迟
注:路由器发送时延大于交换机
分类
按分布范围分
- 局域网(LAN)Bluetooth
- 城域网(MAN)WiFi
- 广域网(WAN)WiMax
- 因特网 3G/4G
按拓扑结构分
- 总线型
- 星型
- 环型
- 树形
5G技术
5G网络的主要特征
- 服务 化架构:5G核心网中引入了SBA服务化架构,实现网络功能的灵活定制和按需组合
- 网络切片:通过网络切片技术在单个独立的物理网络上切分出多个逻辑网络,从而避免了为每一个服务建设一个专用的物理网络,极大地降低了建网和运维成本
组网技术

交换技术
数据在网络中转发通常离不开交换机。交换机的功能包括:集线功能、中继功能、桥接功能、隔离冲突域功能等
基本交换原理
交换机是一种基于MAC地址识别,能完成封装转发数据包功能的网络设备。交换机可以“学习”MAC地址,并把其存放在内部地址中,通过在数据的始发者和目标接收者之间建立临时的交换路径,使数据直接由源地址到达目的地址
交换机需要实现的功能如下所述
- 转发路径学习。根据收到的数据中的源MAC地址建立该地址痛交换机端口的映射写入MAC地址表中
- 数据转发。如果交换机根据数据中的目的MAC地址在建立好的MAC地址表中查询到了,就向对应端口进行转发
- 数据泛洪。如果数据中的目的MAC地址不再MAC地址表中,则向所有端口转发也就是泛洪。广播帧和组播帧向所有端口(不包括源端口)进行转发
- 链路地址更新。MAC地址表会每隔一定时间(如300s)更新一次。
注:交换机初始状态时地址表为空;交换机重启或手动清空时地址表会清空
TCP/IP协议族



DHCP
动态主机配置协议
分配方式:
- 固定分配【管理员分配】
- 动态分配【有效期限的IP地址】
- 自动分配【无限长的IP地址】
无效地址:169.254.X.X和0.0.0.0
- 租约默认为8天
- 当租约过半时,客户机需要向DHCP服务器申请续租
- 当租约超过87.5%时,如果仍然没有和当初提供的DHCP服务器联系上,则开始练习其他的DHCP服务器

DNS
域名系统
- 主机向本地域名服务器的查询采用递归查询
- 本地域名服务器向根域名服务器查询通常采用迭代查询

- 递归查询:服务器必须回答目标IP与域名的映射关系
- 迭代查询: 服务器收到一次迭代查询回复一次结果,这个结果不一定是目标IP与域名的映射关系,也可以是其他DNS服务器的地址

网络冗余设计
在网络冗余设计中,对于通信线路常见的设计目标主要有两个:一个是备用路径,另一个是负载分担
备用路径:提高可用性,由路由器、交换机等设备之间的独立备用链路构成,一般情况下备用路径仅仅在主路径失效时投入使用。设计时主要考虑:
- 备用路径的带宽
- 切换时间
- 非对称
- 自动切换
- 测试
负载分担,是对备用路径方式的扩充,通过并行链路提供流量分担(荣誉的形式)来提高性能,主要的实现方法是利用两个或多个网络接口和路径来同时传递流量,设计及时注意考虑:
- 网络中存在备用路径、备用链路时,可以考虑加入负载分担设计
- 对于著路径、备用路径都相同的情况,可以实施负载分担的特例——负载均衡
- 对于主路径、备用路径不相同的情况,可以采用策略路由机制,让一部分应用的流量分摊到备用路径上
磁盘存储技术-Raid
- Raid0(条块化):性能最高,并行处理,无冗余,损坏无法恢复
- raid1(镜像结构):可用性,可修复性号,仅有50%利用率
- Raid0+1(Raid10):Raid0与Raid1长处的结合,高效也可靠
- Raid3(奇偶校验的独立磁盘):N+1模式,无固定的校验盘,坏一个盘可恢复
- Raid5(分布式奇偶校验的独立磁盘):N+1模式,无固定的校验盘,坏一个盘可恢复。(n-1)/n
- Raid6(两种存储的奇偶校验):N+2模式,无固定的校验盘,坏两个盘可恢复
IPv6
IPv6是设计用于替代现代版本IP协议(Ipv4)的下一代IP协议
- 寻址能力方面的扩展,IPv6地址长度为128位,地址空间增大了2^96倍
- 灵活的IP报文头部格式。使用一些列固定格式的扩展头部取代了IPv4中可变长度的选项字段。IPv6中选项部分的出现方式也有所变化,使路由器可以简单路过选项而不做任何处理,加快了报文处理速度
- IPv6简化了报文头部格式,字段只有8个,加快报文转发,提高了吞吐量
- 单播地址:用于单个接口的标识符,传统的点对点通信
- 组播地址:多播地址,一点对多点的通信,数据包交付到一组见算计中的每一个。IPv6没有广播的术语,而是将广播看作多播的一个特例
- 任播地址:泛播地址,这是IPv6增加的一种类型。任播的目的站是一组计算机,但数据包在交付时只交付给其中一个,通常是距离最近的一个
IPv6规定每个网卡最少有3个IPv6地址,分别是链路本地地址、全球单播地址和回送地址(站点本地地址)
IPv6把自动IP地址配置作为标准功能,只要计算机连接上网络便可自动分配IP地址
- 全状态自动配置:IPv6继承了IPv4动态主机配置协议(DHCP)这种自动配置服务
- 无状态自动配置:主机通过两个阶段分别获得链路本地地址和可聚合全球单播地址
IPv4/IPv6过渡技术
- 双协议栈技术:双栈技术通过节点对IPv4和IPv6双协议栈的支持,从而支持两种业务的共存
- 隧道技术:隧道技术通过在IPv4网络中部署隧道,实现在IPv4网络上对IPv6业务的承载,保证业务的共存和过渡。隧道技术包括:6to4隧道;6over4隧道;ISATAP隧道
- NAT-PT技术:NAT-PT使用网关设备连接IPv6和IPv4网络。当IPv4和IPv6节点互相访问时,NAT-PT网关实现两种协议的转换翻译和地址的映射
网络规划与设计
逻辑网络设计
逻辑网络设计是体现网络设计核心思想的关键阶段,在这一阶段根据需求规范和通信规范,先择一种比较适宜的网络逻辑结构,并基于该逻辑结构实施后续的资源分配规划、安全规划等内容。利用需求分析和现有网络体系分析的结果来设计逻辑网络结构,最后得到一份逻辑网络设计文档

物理网络设计
物理网络设计是对逻辑网络设计的物理实现,通过对设备的具体物理分布、运行环境等确定,确保网络的物理连接符合逻辑连接的要求。在这一阶段,网络设计者需要确定具体的软/硬件、连接设备、布线和服务的部署方案,输出如下内容
- 网络物理结构图和布线方案
- 设备和部件的详细列表清单
- 软硬件和安装费用的估算
- 安装日程表,详细说明服务的时间以及期限
- 安装后的测试计划
- 用户的培训计划
层次化网络设计
分层设计

- 核心层:主要是高速数据交换,实现高速数据传输、出口路由,常用冗余机制
- 汇聚层:网络访问策略控制、数据包处理和过滤、策略路由、广播域定义、寻址
- 接入层:主要是针对用户端,实现用户接入、计费管理、MAC地址认证、MAC地址过滤、收集用户信息,可以使用集线器代替交换机